普惠金融原本是一個外來語,它的原意是包容性金融,是相對排斥性金融而言的。金融體系為什么會出現排斥?按照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以商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當客戶對象信息不全、規模不經濟、缺乏抵押或擔保,以致金融風險較大或不確定時,金融機構傾向于遠離這類客戶。社會中的中小微企業和弱勢人群恰好屬于這一類,因而傳統上金融機構比較排斥中小微企業。如果是在利率管制、信貸配給的政策背景下,這種排斥性傾向會更加嚴重。包容性金融反其道而行之,它追求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社會目標,同時在商業上保持可持續經營。包容性金融日益成為世界潮流,并非它在理論上戰勝了排斥性金融,而是在實踐中歷經數十年的努力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突破,終于讓世人接受包容性金融不僅在商業上可持續而且在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上可以發揮顯著作用。這就是我們今天大力推動普惠金融的原因。
中國發展普惠金融就是從實踐著手,不僅有社會中自發性的普惠金融實踐探索,國家還通過五年規劃全面布局推動金融業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同時選擇若干縣市作為普惠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主編的《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中國金融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真實反映了近年來普惠金融在中國的實踐和探索。這些案例的編排和選擇反映了編寫組的指導性意圖,通過鮮活的案例來啟示人們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進程中可資努力的方向。
我們在本書第一篇可以觀察到,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普惠金融在基層普遍發力,充分發揮出金融資源重新配置的功能,使得受排斥的農村、農業、農民公平地得到金融服務。案例中既介紹了扶貧貸、興農貸,也有電商+扶貧、防貧保,甚至還有農地抵押貸款、鄉村振興中期票據。這些做法頗有成效地解決了普惠金融中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真正實現了包容性發展的目標。其中“鄉村振興中期票據支持農村農業發展”的案例,尤其可圈可點。較長時間里,人們比較關注銀行信貸作為普惠金融的主要載體發揮功能,卻忽視了資本市場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有力作用。事實上,普惠金融是整個金融體系的包容性成長,金融的各個子領域都要體現出普惠金融的時代特征。高質量發展普惠金融要求推動數字化普惠金融,同時要打通與資本市場的通道,使得社會資本可以通過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源源不斷地流向普惠金融領域。
如何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我國普惠金融領域的主攻方向。本書在第二篇比較全面地展示了這幾年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基本風貌,比如,疏通融資梗阻著力緩解“首貸難”和“續貸難”、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破解科創型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金融服務助力“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成長、探索保單融資新實踐為外貿企業送上“定心丸”等。比較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以供應鏈證券化助力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以小微租賃證券化實現資金資源精準投放、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升級,這些實踐把普惠金融的空間從銀行信貸拓寬到更廣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這是高質量發展普惠金融階段格外需要呵護的內容?!氨本┦性O立專項基金構建中小微企業創投生態”,更是把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建設落到了實處。
普惠金融服務于民生,自然要對助殘、助學、適老、養老等諸方面作出有效應對。第三篇普惠金融服務民生典型案例中提供了翔實的事跡。更為可貴的是,這一篇對更廣意義上的社會弱勢群體比如農民工欠薪現象,也有從普惠金融角度的解決方案。如“民薪?!北U限r民工工資發放,是郵儲銀行在山西省的一項試點實踐,通過農民工工資代發專項授信1億元,確保在建筑單位工作的農民工工資有錢發、按時發、足額發,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民生的理念。農村居民多為婦女、兒童和老人,被稱為農村中的“38·61·99”現象。如何調動農村婦女的生產致富積極性,是普惠金融在農村中的一項重要課題。第三篇中推介了格萊珉合作模式,創新“女性創業貸”也是一項不錯的嘗試。
普惠金融未來的愿景取決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中國的數字普惠金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第四篇重點推薦了關于數字普惠金融方面的32個案例。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端于電商平臺和數字支付。對于數字平臺,不少人有一種錯覺,認為它會產生金融脫媒的結果,即資金從傳統銀行流出而在數字平臺上自我循環。事實并非如此。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供稿的案例表明,商業銀行恰好依托核心電商平臺,創新小企業“1+N”在線服務方案。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新型數字金融平臺憑借自身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優勢,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改變了原有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不僅沒有繞過傳統的金融部門加深金融脫媒,反而在獲客(尤其是獲取高質量的長尾客戶)和風控等方面幫助傳統金融部門或與傳統金融部門合作,使傳統金融部門能夠為更多的資金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務。我們可以稱之為“數字金融助媒”。毫無疑問,科技賦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慢”“融資繁”的難題,各種數字化授信、“稅務+金融+科技”的探索極大地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效率。金融科技加速傳統銀行向數字化方向轉型,以建設銀行為代表的線上信貸模式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也給中國普惠金融領域抹上了亮麗的色彩。
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都是新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兩者的緊密聯系和有機統一、交叉與融合,形成了綠色普惠金融的概念。農戶、中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重點群體往往易受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而這些規模龐大的長尾群體也是應對氣候與環境變化的重要力量。我們從第五篇綠色普惠金融擦亮云南普洱茶的金字招牌、綠色農業供應鏈金融支持果農有機種植、太倉新型農業保險幫助農戶應對氣候變化等案例中,看到綠色普惠金融的魅力和勃勃生機。
2016年開始實施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制定了一條明確的原則,即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政府的引導職能主要體現在著重建設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和相關制度。本書第六篇介紹了38個典型案例,主要包括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服務平臺建設、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消費者教育四個方面。值得欣喜的是,案例中有蘇州市創新打造全國首個數字征信實驗區和寧波市建設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這兩個地方我都曾經去現場做過調研,并留下深刻印象。我們也可以讀到地方政府參與“信用修復”“信用救助”、通過對接“數字政府”來連接“數字孤島”這樣精彩的案例。
第七篇給讀者展示了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及改革試驗區建設典型案例。結構性貨幣政策重點扶植廣大小微企業,成為過去五年中我們國家貨幣政策的鮮明特色,這些政策對實體經濟以及優化信貸結構都具有明顯效果。比如,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針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再貼現再貸款提供優惠利率等。還有一些直達實體經濟的措施直接為基層的普惠金融排憂解難。比如,創設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對辦理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延期貸款本金1%的激勵;創設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按照貸款本金的40%給予優惠資金支持。在推進普惠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方面,本書將蘭考、寧波等地的試驗區相關案例逐一進行了介紹,使讀者對近些年改革創新試驗區方面所取得的進展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
本書除正文7篇國內245個案例之外,還單獨設立一個附錄介紹了國外的17個案例。普惠金融概念是一個國際性概念,有些國家的實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在過去十余年中,由于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等多邊機制的設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大力倡導普惠金融事業,并且各自取得了一些成就。美國社區銀行扎根當地服務小微企業的實踐、美國和印度運用替代數據助力小微企業融資以及美國次貸危機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案例都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縱觀全書,案例豐富,覆蓋廣泛,給人琳瑯滿目、目不暇接之感。案例展示了中國普惠金融事業已經取得的可喜成就,讀者享受到全景圖式的普惠金融實踐風貌。全書80萬字、262個案例,已經蔚為壯觀,但仍不可能涵蓋全國上下所有的普惠金融實踐。于是,案例的選擇和篇章的編排反映出編寫組的政策意向,我們可以從中清晰地觀察出中央銀行對未來普惠金融發展方向的展望。當然,本書也存在一些瑕不掩瑜的缺憾,比如,全書都是正面案例而缺乏負面案例。我們知道,普惠金融發展道路崎嶇不平,現實中負面的或失敗的案例也有有益的警示作用。再比如,幾乎所有的案例都是由金融服務機構提供,寫得比較簡潔概要,缺乏學術性的分析和評估,有一些案例反映的故事尚在進行時,最后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上的證明。
本書是一部案例集,也像是一本工具性手冊,一個資料庫索引,讀者在巨大的信息量中可以擷取可供進一步深入了解的線索。這是一項功德之作,當然也是一項浩瀚繁雜的工作,我們對編寫組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欽佩。
來源:中國金融雜志